音乐与人生——何凤先老师作客第十一期“名师有约”
作者: 来源:学生处 发表于:2017年10月16日 文章点击数:2931 【打印】
2017年10月12日下午4点30,四川文理学院何凤先老师应邀参加了第十一期“名师有约”。本期主题为“音乐与人生”。来自各个学院的近20名同学参与了交流学习。活动由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的高琰妮老师主持。
何老师以一部有关音乐的电影——《海上钢琴师》开启了他的第一个话题,分享音乐对人生的意义。电影讲的是一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音乐赋予了他人生的意义,并让他从中找到自我。何老师分享的第二个话题是“音乐与健康”。音乐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比如欣赏古典音乐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平静的心情。音乐还可以调理我们的身体,比如听舒伯特的音乐有助于睡眠,听巴赫的音乐有助于消化。何老师还现场给大家哼唱了一段舒伯特的曲子,在优美的旋律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平和。在大家对何老师的歌声意犹未尽之时,何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总结的“音乐的处世之道”。音乐中的音程就像人际交往的距离。太近会产生摩擦,距离太远会缺乏亲密。音程中三度和六度的距离就好比交往中较为适中和稳定的人际距离。因此,人际交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利于关系的发展。何老师分享的第四个话题是“旋律与人生”。何老师以不同年龄所喜好的不同音乐类型举例,说明了音乐就是人生的写照。最后何老师寄语说,希望同学们多听音乐,在音乐中获得处世之道,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像交响乐一样丰富多彩。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有同学提问说音乐触动到自己,给自己带来莫名的力量,这是纯粹的个人情绪还是音乐本身的魅力所致?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怎样看待流行音乐对青年人的影响?何老师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研究以及个人经历,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何老师说每个人都可以从音乐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这与个人经历有关,也与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等有关。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和影响都不尽相同,这就是音乐最大的魅力所在。而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最高境界。我们在欣赏多样化音乐的同时,应以平常心和包容心去看待不同音乐的存在。
在这次交流中,同学们都投入其中,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自己对音乐与人生的困惑,也从何老师的精彩讲解中得到了解答。本期名师有约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