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主页 旧版入口
 
 
我校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学校在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喜获佳绩
资讯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资讯通知>>正文

关于2009届毕业生教育与就业离校工作的安排意见

作者: 来源:学生处 发表于:2009年06月10日 文章点击数:1887 【打印】

院内各有关部门、各教学系:
    今年,我院共有应届毕业生2030名(其中,南坝校区770人,莲湖校区1260人)。为做好我院2009届毕业生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离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加强对毕业生毕业就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毕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做好大学生毕业教育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就业,满怀信心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加深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师长之间的情谊,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做好毕业生教育和离校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能否顺利走向社会,关系到学院的稳定大局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为加强对2009届毕业生毕业教育和毕业生离校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2009届毕业生毕业教育和离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孟兆怀,副组长李佳国、张志远、王洪辉,成员由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招就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团委、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和系党总支书记组成。学工部具体负责毕业生毕业教育及离校工作的安排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各系要高度重视毕业教育与毕业生离校工作,要按照“安全、规范、有序、热情、文明”的总体要求,成立由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毕业教育和就业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本系毕业生离校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常规管理、毕业鉴定、健康检查、离校手续的办理等各项工作。
    二、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继续做好毕业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要引导毕业生乐观进取、积极向上。要深入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做好调查分析工作。要通过思想政治、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毕业生了解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激发广大毕业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要通过就业政策教育,使他们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有关政策,积极落实就业单位,树立立志为祖国建设事业建功立业的信念;要利用班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借鉴校友成长成才经验,对毕业生进行一次成长成才教育,引导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缩短磨合期,成功走向社会;要组织毕业生学习校史,开展师生联谊活动等,对毕业生进行爱校教育,使他们树立起“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思想,增强毕业生与母校的感情。
    在教育过程中,各系要结合本系实际,组织以系或以班为单位的毕业教育报告会、讨论会、交流会、茶话会,开展“为母校建设作贡献”活动,向毕业生发放文明离校《倡议书》,开展“临别赠言”和“老师寄语”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就业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毕业就业教育活动
    1、各系要采取报告会、座谈会、个别谈心、心理咨询等形式作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地将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尽可能减轻毕业生在离校前的各种心理压力。
    2、教育引导毕业生珍惜大学时代的最后学习时光,在搞好复习考试、毕业论文的同时,对自己进一步进行知识充电,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结合校风、学风建设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如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鼓励毕业生志存高远,激励毕业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3、教育引导毕业生遵守校纪校规,以文明的行为和方式告别母校。要通过毕业生谢师会、毕业生联欢会等形式,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感谢母校,心系母校”的爱校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大力营造“热爱母校,文明离校”氛围,教育毕业生牢记母校的培养,谨遵母校老师的嘱托,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积极开展各种毕业纪念活动,如“记住校园的点滴,留下学子的深情”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要动员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到毕业生教育中去,开展师生恳谈会、为毕业生送行等活动,加深学生之间、学生与师长、学生与学院之间的情谊。各系要发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各级“三好学生”组建“毕业生文明离校服务队”,为广大毕业生文明离校服务。
    4、要加强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特困生、残疾生、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及其他特殊学生群体,做好谈心、沟通、引导工作,给予热情帮助和关怀,让这些毕业生舒心、愉快地离校。
    5、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四提倡、四反对”活动:提倡毕业生以健康文明的方式告别母校,讲秩序,讲团结,反对以同乡会、小团体为组织的各类告别活动;提倡勤俭节约,讲美德,讲品格,反对奢侈浪费、聚众狂欢;提倡以班为单位为母校做一件好事,多奉献、多出力,反对和杜绝损坏公物与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提倡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处理和面对离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眼未来,着眼发展,反对发泄怨气、私愤、偏激和消沉的情绪。
    6、根据学院统一安排,认真做好毕业生鉴定工作,使毕业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获得大学时代的学习成就感,让毕业生充满自信地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7、组织好离校手续办理工作。坚持方便学生、服务学生、保护学生的原则,各系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协助毕业生及时地办完离校所需的各种手续及相关事宜,营造出一个简便、快捷、安全的工作环境。
    四、强化管理,严肃校规校纪,加强对毕业生的安全纪律教育
    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我院尚有部分毕业生还需要继续落实就业单位,部分毕业生还要回到生源所在地参加二次就业。因此在离校前,部分毕业生情绪浮躁、自我约束力减弱,易引发各种问题和矛盾。各系、相关部门要深入到毕业生中去,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积极作用,了解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各系要加强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广大毕业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确保毕业生的人生和财产安全,确保毕业生平安、顺利离校。
    各系要加强对毕业生校风校纪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广大毕业生要服从学校的安排,遵守纪律,按时作息,不得影响他人休息,不得妨碍修业班学生的复习和考试。各系要广泛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教育毕业生爱护学校公物,爱护校园一草一木,自觉同破坏校园环境和秩序,损坏公共财产的人和事作斗争。
    在领取报到证之前,毕业生不得擅自离校,确要离校的,要严格请销假制度,加强管理。一是请假前由各系与其家长联系,并取得一致意见,同时留下本人及家人的联系方式并保持联系,做好登记;二是各系要根据本系实际情况,要与请假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职责;三是坚持“晚点晨报”制度。
    要加强毕业生纪律教育与管理。为杜绝毕业生在离校期间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和违纪行为,严肃校规校纪,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毕业生中凡有以下违纪行为之一者,按照《四川文理学院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严肃处理:
    1、在公共场所、学生宿舍内乱烧、乱摔、乱砸物品;起哄闹事者;在宿舍发生的打砸门窗、家具、破坏公寓设施等行为者(如本人不承认,同寝室同学互相包庇,由该寝室全体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并接受处理);
    2、聚众酗酒、滋事、打架斗殴者;
    3、不服从学院工作人员管理,又不听管理人员劝阻,出言不逊,行为不羁,侮辱、诽谤、谩骂、围攻、恐吓、威胁或蓄意报复学院工作人员者;
    4、在校园内男女交往不文明、损害大学生形象,给学校带来恶劣影响者;
    5、不遵守学院作息制度,大声喧闹,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休息,情节恶劣者;
    6、在公共场所不服从管理,无理取闹者;
    7、以联系工作为由,不假离校或超假不归者;
    8、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后故意不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者;
    9、未经许可,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或在学生宿舍留宿外人者。
    10、办完离校手续后,故意违反校纪者。
    因上述违纪行为受处分的毕业生,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各种荣誉称号,学院在处分的同时将发文撤消其所获荣誉称号;并视其受处分后的认识和态度决定是否予以暂缓就业报到。所受处分装入学生档案,档案已发的,寄往用人单位。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其档案退回家庭所在地。违纪毕业生已办理离校手续者,学院将通知用人单位以及有关政府部门不予报到并限时回校接受处理,或通知当地政府协助解决,或通知家长来校解决。对拒不回校接受处理的,学院将按程序在新闻媒体上声明相关证书作废。毕业生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本人与学校、用人单位签订的一项严肃的就业合同。要教育毕业生信守就业协议;不得随意毁约,要教育毕业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指导毕业生走好工作的第一步。对毕业生的各种思想情绪,一定要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避免激化矛盾,影响稳定。
    今年的毕业考试已经结束,学生在校逗留的时间较长,希望各系在毕业生拿到报到证、毕业证之前,认真组织学生搞好各种纪念活动,以加深师生情谊、同学友谊和爱校情感,渲染烘托浓重的毕业氛围。
    附件:1、2009届毕业生毕业教育内容及离校日程安排.doc
          2、2009届毕业生毕业教育各部门工作职责.doc


                                                    二00九年五月二十日
 
学校首页 党办校办 武装保卫部
团委 教务处 计财处
招生就业处 科技处 图书馆
学生处微信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 邮编:635000 联系电话:0818-2790092 Copyright @ 2018 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 后台登录